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“三农”工作总抓手,而党的领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。近年来,新疆富蕴县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,坚持用好党建引领这把“金钥匙”,推进乡村产业发展、汇聚乡村人才、赋能基层治理,让乡村振兴的“幸福门”越开越大。
坚持因地制宜原则,推行“党建+旅游+农户”的产业发展模式,整合当地红色文化、民俗风光等可用资源,依托自治区红色美丽村庄项目、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,先后建设塔拉特村许久民宿、杜热红农庄休闲等15个新型业态特色村级产业示范点,打响特色旅游产业品牌。举办村党支部书记名优特产推介活动,由村党支部书记推销宣传,借助特色农产品销售展台,推动农品出村、乡货进城,为小羊可可牛羊肉、紫皮大蒜、富蕴黑鸡等34类农优特产拓宽销售渠道,实现党建引领增收致富新模式,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提升,2024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量突破4500万元。
着眼换届,实施村党组织书记“七个一批”培养计划,全面分析现任“两委”班子进退留转情况,提前做到底子清、情况明,梳理一批优秀后备干部,建立“多对一”培养机制,为换届备好人才,力争本乡本土村党组织书记占比达到90%以上。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,依托援疆省市、尹飞虎院士工作室、乡村干部实训基地等优势资源,常态化开展村干部、后备干部轮训工作,每年组织40名“三类人员”赴援疆省市观摩学习,选派30名基层干部赴佳木斯市挂职锻炼。制定村干部结构报酬方案,落实基础报酬正常增长机制,实行差异化绩效报酬,提高村干部基础报酬,全面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。
深入推进包村联户工作,实行包村领导与村社干部“捆绑考核、捆绑问责”,制定推送36项重点任务,划分“责任田”,让基层干部有事干、能干事,推动工作力量直达基层。全面推动112项服务进村(社区),梳理部门(单位)资源,大力推进优质服务“七下乡村”“八进社区”,定期调度推进情况。建好用好“共享工具房”等功能室,确保村(社区)平均不少于11个服务群众功能室。精准梳理边境群众需求,不断完善现有边境“石榴籽”服务站服务功能,依托警务站、林管站,继续拓宽“石榴籽”服务站覆盖面。结合治理“痛点”,创新服务管理机制。制定“五进”活动计划,常态化开展各类文体活动,积极争取承接自治区现场会示范观摩点,不断将服务“触角”延伸到“最远一家人”。